科幻小說的真實歷史

The Real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加入收藏
產品規格
  • 規格 

    DVD、VOD

  • 總片長

    176 分

  • 總片數

    4 片

  • 級別 

    普遍級

  • 發音 

    英語

  • 字幕 

    無字幕

  • 出品年

    2014 年

  • 公播價

    NT$ 31,600

  • 出版 

    BBC

  • 備註 

    以上報價未含VOD

關鍵字
內容介紹

這趟旅程通往想像力的邊界。科幻界最頂尖的開創者,介紹科學界最愛的奇想:時光旅行、人工智慧、太空探險、與外星人接觸、平行宇宙、遙遠的宇宙邊疆。本系列訪問製片、作家、演員和動畫畫家,進入未知的想像世界,並與全球觀眾報告他們的科幻體驗。布萊恩考克斯教授和史蒂芬霍金也探索科幻背後的關鍵科學概念。本系列不只有特效動作片的刺激,更探索宇宙的秘密對人類的意義。

★Mark Gatiss是知名英格蘭演員、編劇和小說作家。他是喜劇《紳士聯盟》中的一員,同時寫和演了電視劇《超時空博士》和《新世紀福爾摩斯》,參與2020年電影《困在時間裡的父親》。

★Neil Gaiman是出生於英格蘭的猶太裔作家,寫作領域跨及奇科幻長短篇小說、視覺文學、漫畫及劇本編寫。被史蒂芬·金譽為「故事寶窟」,名列文學傳記辭典十大後現代作家。代表作有《睡魔》、小說《星塵》及《美國眾神》。

★Rutger Oelsen Hauer是知名荷蘭男演員與編劇。他與哈里遜·福特出演經典科幻片《銀翼殺手》,他即興創作的雨中淚水獨白成為科幻電影史上的經典。

1. 人工智慧Robots
人類對「神」的定義,就是能夠創造生命、無中生有、甚至長生不老者——但是人類的心性有弱點,不見得承受得了身為神的沉重;人類的科學與技術能力達到一定水平,「成為神」變成最終極的魔鬼誘惑。夾在科技與人性的碰撞之間,浪漫主義時代的小說《科學怪人》給出了悲觀的結論。艾希莫夫問讀者們,人類製作極端像活人的機械,而人們本身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機械,而變得更像機械,這會是機械文化的伸張,還是人性的死亡呢?若人性消滅,人類是否會被機械統治?

2. 宇宙探險Space
尼爾蓋曼說,仰望天空的百千萬億顆恆星與銀河,不曾有人對外頭有些什麼不感到好奇。當然,科幻小說試著給人們的好奇心帶來答案,離開地球在太空旅行是什麼樣子,也許不只有新世界,更有跨星系的帝國等著我們。科幻小說的歷史啟發了人類想像之餘,更啟發科學發展本身;電影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前往月球,彰顯人類渴望探索的需求。但最為人稱道的太空旅行是電視節目:星艦迷航記。太空船企業號的事蹟就像當代神話,劫富濟貧,永垂不朽。

3. 外星人入侵Invasion
所有好科幻小說的起點都是個好點子,特別是與深層的人性有關。我們害怕敵人與隱藏的危險,星際侵略的主題正是終極的生與死問題:他們來了,而且心懷不軌,降臨人類身上的毀滅沒有理性或緣由。最早探索人類恐懼的科幻小說講述來自紅色星球的威脅,如HG威爾斯作於1950年代的世界之戰,火星入侵者駕著巨大的三腳機械踐踏一切。其實威爾斯的靈感來自英國的殖民主義。印度居民眼中的英國人,就如同小說的火星人,作者透過科幻反省當代社會,令作品充滿說服力。

4. 時光旅行Time
人們熱愛旅行,前往未來或過去又如何呢?時光旅行在複雜的物理論調中似乎可行,於是各個時代的作家探索時光機帶來的可能性。穿越時空的科幻主題從維多利亞時代就開始了。小說《時光機器》於十九世紀末問世,故事描述一千年之後,人類已經進化成完全不同的物種。本作充分描述了維多利亞時代人面對自然與科技大發現的態度。而在近一百年之後,電視影集〈回到未來〉,儼然是足以傳世的時光旅行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