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
1056 分
22 片
普遍級
英語
中文
2005 年
NT$ 173,800
BBC
以上報價未含VOD
這個賞心悅目的藝術系列,知識含量將讓觀眾大吃一驚;關於名畫背後的傳說,有些是為世人所熟知的,但還有更多真實事蹟是人們作夢也想不到的。
在美麗的畫布和雕塑背後,隱藏著政治革命、戰時逃亡、藝術家之間的衝突、金融糾紛以及暴力攻擊的故事。在這個引人入勝的系列中,藝術評論家以及藝術史專家,將解說定義藝術史的重要作品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達文西曾經對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嫉妒不已,因此他想方設法地要把它展示在非常不顯眼的地方;羅丹的〈吻〉是極期浪漫的作品,但是作品的故事原型,竟來自但丁《神曲》的地獄篇章。〈吶喊〉是孟克家喻戶曉的天才之作,然而在這幅畫的一角,只有一位身份不明的人潦草地寫著「肯定是瘋子畫的」。曠世傑作的祕密系列節目,追溯了每件藝術品從起源到完成,再到確立了藝術史崇高地位的過程;而最後又是誰買了它、誰賣了它,它們最終又各自歸屬何方?
第一集:波提切利〈春〉La Primavera
波提切利充滿故事性的傑作〈春〉創作於1480年代的佛羅倫斯,這是自希臘和羅馬時代以來處處開花的大型世俗作品之一。在這座充滿虔誠基督教形象的城市中,文藝復興時期第一批性感的女性形象出現了。如今,〈春〉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了,它仍然是所有偉大畫作中最令人費解和神秘的藝術之一。在此之前,波提切利之前的藝術作品主題,僅限於傳統的基督教圖像,和為富人和有權勢的人繪製肖像。為什麼他要畫出開創性的〈春〉?節目最後解說,一幅美第奇家族百年來所收藏,固定在裝飾性躺椅上方的畫作,為何被認為是〈春〉的主題,也為波提切利的創作提供了新的視角。
第二集:烏切洛〈聖羅馬諾之戰〉the Battle of San Romano
據國家美術館稱,〈聖羅馬諾之戰〉是由佛羅倫斯 Bartolini Salimbeni 家族於 1435 年至 1460 年間委託製作的。佛羅倫斯畫家保羅·烏切洛為其所創作一組三幅鑲版畫,描繪了1432 年,佛羅倫斯和錫耶納軍隊在聖羅馬諾戰役中對陣時發生的事件。這組作品的重要意義之一,是呈現出文藝復興早期線性透視的發展,以當時的世俗主題來說,這是不尋常的畫法。〈聖羅馬諾之戰〉以蛋彩畫繪製在木板上,每幅都超過 3 公尺長。這些畫作在 15 世紀備受推崇。美第奇家族對它們非常垂涎,並收購了其中一幅,並將剩下的兩幅強行搬到了美第奇宮。它們現在分別被倫敦國家美術館、烏菲茲美術館和巴黎羅浮宮博物館所收藏。
第三集:達文西〈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
〈最後的晚餐〉被畫在米蘭聖瑪麗亞感恩修道院的牆上。達文西花了三年時間繪製這幅作品,實際上他將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尋找基督和猶大的模特兒上,這似乎令修道院長不滿。據說,當達文西威脅要把修道院院長畫成猶大,他才得到了完成畫作所需的時間。儘管直接在建築物的牆壁上作畫在當時很常見,達文西卻多沒有接受過「壁畫」技術的培訓,並且對材料的選擇很糟糕。修道院裡環境潮濕,意味著這幅畫在李奧納多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惡化。後來修道院大廳被洪水淹沒,最後被用作馬厩——但這幅畫最居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轟炸中逃過一劫,因為畫作的四周正好放置著沙袋。
第四集:弗朗切斯卡〈耶穌的復活〉the Resurrection
儘管達文西〈最後的晚餐〉可能是二戰期間差點被摧毀的最著名壁畫,但義大利聖塞波爾克羅小鎮的人們聲稱,他們實際上擁有在戰爭中倖免於難最重要的作品。他們感謝英國砲兵指揮官和偉大的藝術鑑賞家托尼·克拉克,他違抗了命令,拒絕夷平這座小鎮——他讀了奧爾德斯·赫胥黎的評論之後,結論聖塞波爾克羅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畫作。當然,赫胥黎指的是弗朗切斯卡著名的壁畫〈耶穌的復活〉。弗朗切斯卡於 1463 年左右於市政廳繪製了這幅壁畫,這個市中心曾被佛羅倫斯人佔領,但最後又被歸還。因此這幅畫的主題——基督戰勝死亡,並在死後第三天從墳墓中復活——實際上暗指這座城鎮本身的勝利。
第五集:林布蘭〈夜巡〉The Night Watch
林布蘭〈夜巡〉描繪了民兵集團列隊行進的畫面,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集體肖像畫之一。它吸引了所有前來參觀的人,並且在荷蘭獲得了國寶級的地位。 林布蘭從1642年開始構思這幅畫,但是今天在荷蘭國家博物館展出的作品其實並不是他想讓人們看到的畫面:這幅畫有一些缺陷,它曾經遭受到攻擊;本節目會揭示背後的真相。民兵的職責,是維護阿姆斯特丹街道的法律和秩序,但到了〈夜巡〉畫作的時代,這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為儀式性的。克洛文尼爾兄弟會委託林布蘭創作的集體肖像很典型,但通常只會描繪臉部的呆板線條。然而,林布蘭採用了全新風格,創作了一幅充滿動感和生命力的非凡畫作。
第六集:維梅爾〈繪畫藝術〉The Art of Painting
在維梅爾這幅畫作的時代,女性模特兒成為藝術工作室的常客,畫室本身也變得更加「女性化」。維梅爾的〈繪畫藝術〉中展現帶有圖案的織物和衣服、黃銅吊燈、漂亮的桌子、大理石地磚、手繪地圖以及飾有天鵝絨、絲綢和蕾絲的胡桃木椅子。除了豪華枝形吊燈外,這些物品大部分都出現在其他畫中,所以藝術評論家可以假設它們是家居用品。與此同時,浮誇的藝術家穿著時尚的開叉上衣、畫家貝雷帽、寬鬆的馬褲和天鵝絨鞋。但有趣的是,畫中的畫家幾乎沒有可見的工具——沒有調色板、備用畫筆、瓶子或顏料。實際上也沒有模特兒能長時間保持畫中姿勢。因此這幅畫表現出繪畫藝術的表演,而非呈現真實的藝術家工作。
第七集:維拉斯奎茲〈鏡前的維納斯〉The Rokeby Venus
〈鏡前的維納斯〉是藝術史上最精美、且具有性暗示的裸體畫作之一。雖然畫中的女性以性感的姿勢呈現,但畫中帶有一層貞潔的氛圍。這幅視角從後方觀看的裸女為真人大小的畫作,目前它是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藝術評論家戲稱它為「巴洛克風格的花花公子插頁」和「藝術中最令人驚嘆的女性背脊」。然而,它卻被謎團給包圍。畫中維納斯的模特兒身分不明,可能是維拉斯奎茲的義大利情婦。一位富有的國會議員收藏家在約克郡的豪宅中給這幅畫取了名字,這個名字沿用至今;愛德華七世國王的干預,使這幅維納斯號免於被美國富豪收購。但英國激進的女性主義者竟直接拿刀破壞這幅畫。
第八集:弗朗西斯科•戈雅〈五月三日的槍殺〉The Third of May 1808
1808年5月,馬德里人民英勇地反抗拿破崙入侵。法國軍隊殘酷鎮壓了起義,數百個居民在半夜被圍捕並槍殺。1814年,拿破崙軍隊戰敗後,戈雅受命為流亡歸來的國王描繪「反抗歐洲暴君的光榮起義中,最引人注目、最英勇的行動」。出乎國王意料,他描繪了馬德里叛亂事件的後果。〈五月三日的槍殺〉是史上第一幅以戰爭受害者為主角的畫作。這幅畫由西班牙波旁王室首席宮廷畫家戈雅於 1814 年創作,但是它與戰爭繪畫的傳統相去甚遠。戈雅沒有頌揚國王、軍隊或國家,而是訴說一群受驚的無名人士被行刑隊近距離射殺的故事。即便是官方委託之作,國王卻很不喜歡這幅畫;本節目將揭示畫作完整的故事。
第九集: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
1830 年,革命再次席捲了法國,一場民眾起義推翻了法國國王查理十世。德拉克洛瓦的作品〈自由引導人民〉,這幅畫至今仍是那個人民起義時代的標誌之一。他以寓言性的繪畫語言,呈現巴黎七月革命歷史事件:自由女神化身為領袖站在死亡的同袍身上,手握三色旗。這是一個強有力的形象,1831年時,〈自由引導人民〉首次在藝術沙龍之中向熱情的公眾展示,卻引發很多爭論:當年的藝術批評家認為它的畫面髒亂,絲毫沒有女神下凡的美感。日後這幅曠世名作被巴黎羅浮宮收藏至今。它象徵法國的國家精神,曾經出現在法國政府1980年推出的郵票上,也是法郎鈔票的圖案。
第十集:葛飾北齋〈巨浪〉The Great Wave
葛飾北齋的木版畫〈巨浪〉,可能是來自東方最著名的藝術形象,充分表現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在畫面中,三艘脆弱的貨船即將被巨浪淹沒。葛飾北齋創作本作時已經70歲了,已經退休了一段時間,然而他所有的財產卻被揮霍無度的孫子給賭光。葛飾北齋無家可歸、一貧如洗,只好重新開始工作,並構思出〈巨浪〉。這是他於 1820 年代開始創作的著名素描作品集,〈富士山三十六景〉的其中一幅。他當時在社會地位較低、大眾化的藝術市場中推行自己的作品,葛飾北齋應該很難想到他的形象畫作會對西方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沒有想到這幅畫會在近兩個世紀後,在世界各地不斷被複製、借用和改編。
第十一集:馬內〈草地上的午餐〉Le Dejeuner sur L’herbe
愛德華馬內〈草地上的午餐〉,是有史以來最著名、最令人好奇,和最具爭議性的畫作之一。這件藝術作品打破了所有規則,並永遠改變了裸體畫的傳統。1863 年,當這幅畫首次在巴黎展出時,它引發了一場大醜聞。馬內非傳統的繪畫風格,在許多觀察者看來更像是一幅素描,而他對女性的描繪則近乎厚顏無恥。本節目探討這幅作品為何擁有經久不衰的吸引力,並審視了畫作背後的歷史。它最初在一場展覽中被視為平庸的畫作,十分不光彩,然而過去140 年間,它廣受好評,被其他藝術家模仿。馬內的朋友克勞德·莫內也是個偉大的藝術家,他對這幅畫印象深刻,因此在 1965 年嘗試了用更大尺寸再次詮釋它。
第十二集:惠斯勒〈藝術家的母親〉Portrait of the Artist’s Mother
如今,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的畫作被譽為藝術傑作,他是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美國畫家之一。惠斯勒母親的形象,曾出現在威士忌廣告、卡片、與時尚宣傳中出現,但諷刺的是,隨著時代進展,它儼然是母性的強大象徵。然而在1871年,惠斯勒將這幅母親的肖像稱為「灰與黑的構圖」,頗具挑釁性。將母親簡化為構圖的一部份,無論構圖本身被描繪得多麼高貴與虔誠,都意味著藝術家非常厭惡維多利亞時代關於母性的陳詞濫調,那種壓抑感似乎無所不在。藝術家的自述與當今美國人倡導的「家庭價值」相互矛盾,惠斯勒顯然認為「家庭價值」只是一種不自由的文化包袱罷了。
第十三集:孟克〈吶喊〉The Scream
情感洋溢的藝術家愛德華·孟克,一直對吶喊這個主題十分著迷。他根據原始的想法,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他的構圖,並製作出石版畫和木版畫;此外還有三幅完成版的油畫和兩幅粉彩畫。1889年的時候,孟克如此寫下了自己的宣言:他想畫出「活生生的人類」,對觀眾傳達出呼吸、感性、痛苦和愛的意念。本節目邀請知名藝術評論家和策展人,深入探討了〈吶喊〉這幅畫中的地點為何很重要,以及孟克畫作中人物的演變,最後成為世人所熟悉的樣子。〈吶喊〉是藝術家生命片段系列作品集的一部分,這個作品集由六幅畫作組成,一開始描寫一段不倫的愛情,到最終瀕臨崩潰。〈吶喊〉是系列的最後一幅畫──象徵痛苦的結局。
第十四集: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Dance at the Moulin de la Galette
奧古斯特·雷諾瓦在1876年創作了〈煎餅磨坊的舞會〉,這幅畫描繪蒙馬特煎餅磨坊熱鬧的周日下午。但是,儘管這幅畫充滿了慶祝的基調,但當時的巴黎仍在從最血腥和動蕩的時期中恢復過來,而煎餅磨坊舞廳一直處於這一切的中心。不久之前的1871年,磨坊才被巴黎公社給佔領,最後法國軍隊結束了這場抵抗鬥爭。本節目講述雷諾瓦有多麼喜愛這座煎餅磨坊,這個地方距離他的工作室僅一箭之遙。每週日下午磨坊舉辦的舞會,雷諾瓦絕對不會錯過,他也喜歡畫當地的女孩。其中有三個女孩經常出現在畫作中,他最親密的朋友喬治·里維埃(Georges Rivière)進入過雷諾瓦的畫中世界,而里維埃後來為這位藝術家寫了傳記。
第十五集:梵谷〈向日葵〉The Sun Flowers
梵谷是真正具有感性靈魂的藝術家,有一天他在水溝裡撿到一束可憐的花,從此之後向日葵這個主題成了梵谷的最愛。在向日葵的原版之上,他又畫了10個版本;而第一版的向日葵使梵谷與藝術家同事保羅高更成為好朋友。梵谷一直夢想與高更在法國阿爾勒建立一所藝術家學校。然而不到兩個月,兩人就鬧翻了;不久之後,梵谷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葬禮上,他的棺木鋪滿了他深愛的向日葵,正是直到他死去之後,梵谷的作品終於得到了應有的讚譽。梵谷所有的向日葵素描都富含宗教和神秘的象徵意義。對梵谷而言,向日葵總是轉向太陽的模樣,呼應了人們以宗教信仰追隨著上帝的心情。
第十六集:秀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A Sunday on La Grande Jatte 1884
本節目首先仔細觀察一種非常特別的風格——「點畫派」,以及其傑作。喬治秀拉創作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可說是點畫派中名聲顯赫之作,館藏於芝加哥藝術學院。這幅畫作於1880年代,描繪了一群出遊的巴黎人在塞納河畔享受陽光。這幅畫給觀眾的感受,就是每個人的背後彷彿都擁有一個值得探尋的故事──抽煙鬥的船夫、讀小說的女店員、虛弱的老人曬著太陽卻還瑟瑟發抖、立正站著的士兵。知名的藝術評論家將進入畫作之中,在公園裡漫步,請觀眾聆聽解說秀拉如何創作他那色澤明媚、充滿光線的作品。
第十七集:畢卡索〈亞維儂的姑娘〉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畢卡索的名作〈亞維儂的姑娘〉被廣泛認為是現代藝術的開端;驚人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描繪了妓院中的五個性工作者,而且畢卡索創作此畫作時年僅26歲。當時藝術批評者和公眾都嘲笑野獸派藝術家馬諦斯的作品,認為它們粗鄙無禮,畢卡索卻被馬諦斯作品中的創造性深深震撼了,並激發出想和亨利馬諦斯一決高下的競爭意識。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姑娘〉完成於1907年,它徹底打破了藝術中傳統的女性形象,卻直到 1916 年才有機會公開展出,並確定了它在藝術史上耳熟能詳的名稱。策展人們給它起的綽號正是「亞維儂的姑娘」,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這讓畢卡索很惱火。他堅持認為它應該被正名為「我的妓院」。
第十八集:克林姆〈吻〉The Kiss
在十九與二十世紀之交,維也納是一座傳統城市,也是輝煌的鍍金之城,位於歐洲最古老帝國的中心。1908年,為了紀念皇帝登基五十週年,維也納藝術界舉辦了一場突顯時代樂觀精神的展覽。在這場展覽中,克林姆特無疑是大明星,他展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一系列閃閃發光的肖像畫,描繪來自這座城市的偉大美麗女性,以及他最著名的作品《吻》。這幅畫絢麗、美艷,展現無與倫比的浪漫情感,充分捕捉維也納這作城市的富饒神話。但是對藝術評論專家來說,〈吻〉隱含的意義比許多人想像的要黑暗得多。畫面中的人物實際上處在懸崖之巔,這種危險的擁抱,預示著舊世界即將崩潰,以及下個世紀將帶來的暴力與顛覆。
第十九集:達利〈十字若望的基督〉The Christ of St. John of the Cross
十字若望是16世紀的基督教聖人,西班牙神祕學家;1570年代的某一天,十字若望在冥想時看到了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異象。這位聖人在紙上畫下草圖,再現了他在異像中看到的神秘影像:這幅小畫就是知名的「受難圖」。在那幅素描中,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彷彿懸掛在玄虛的太空中,冰冷且毫無生氣,面向祂以死亡來拯救的世界。這幅古老的素描畫喚醒了另一位藝術家內心更深層的意義。1950年,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與十字若望的真跡面對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達利自述,後來他夢見了一系列啟示夢,這讓他感覺基督敦促他畫出他在夢中看到的東西。於是他創作出屬於二十世紀的〈十字若望的基督〉。
第二十集:米開朗基羅〈大衛〉Michelangelo’s David
1464年的時候,佛羅倫斯大教堂當局需要一座雕像來裝飾城市大教堂的扶壁。然而一系列的雕塑家都發現大教堂提供的白色卡拉拉大理石無法加工,導致大理石像一直以半成品的狀態被擱置在一旁。到了1501年,當雕像差點被徹底廢棄時,它的拯救者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贏得了委託。在本節目中,藝術專家透過分析和示範,向觀眾說明米開朗基羅用何種工法處理這塊石頭,以及他重建人體解剖學的精湛技術。曠世傑作的祕密也將探討大衛雕像的政治和藝術意義,當它從原本要展示的地方改往佛羅倫斯的主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而到底是什麼爭議,使得雕像從工作室遷出的途中,有人向這個傑作投擲石塊?
第二十一集:竇加〈14歲的芭蕾舞者〉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n
埃德加·竇加的雕塑〈14歲的芭蕾舞者〉於1881年在巴黎首次展出。這件作品在當時揭發了重大醜聞,如今被公認為19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小舞者的開創性之處,是竇加使用真實的織物和真人的頭髮來完成雕塑。小舞者本身以蠟製作,穿上芭蕾舞鞋,頭髮被蠟所覆蓋;今天的黃銅版本雕象為竇加死後所鑄造的複製品。使用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媒材,模糊了藝術表現與真實世紀之間的分野,可說是現代雕塑發展的開端。當〈14歲的芭蕾舞者〉展出時,它引發了富人們的震驚,因為有錢人透過資助年輕舞者來利用甚至是迫害她們的醜惡現象,在當時的社會很常見,卻是不能說的禁忌。結果小舞者成了竇加一生唯一展出的雕塑。
第二十二集:羅丹〈吻〉The Kiss
羅丹的作品〈吻〉,也許是過去150 年來最著名的雕塑,也可以說是藝術史上最性感的雕塑作品之一。本節目揭露了羅丹當年如何構思出〈吻〉,實際上這個作品起始於1880年,羅丹贏得一項鉅額委託,要位新落成的裝飾藝術博物館製作大門雕像。他從但丁《神曲》中的不倫戀人,保羅和弗朗西絲卡的故事之中獲得了靈感。此後,〈吻〉發展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它的複製品甚至脫離了原作的掌握。最有名的複製品之一在泰特現代美術館展出,由一位古怪的美國百萬富翁委託創作。該富豪希望他的版本比法國原版具有更明顯的生殖器。這個版本的〈吻〉雕像甚至在路易斯的蘇塞克斯小鎮引發了一場風暴。
看了此商品的人也看了…